《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一經發布,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我國福利事業的社會化改革,公辦養老機構推行“公建民營”,養老服務逐漸向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發展。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行業通常將2013年視為“養老服務業元年”,但是,對標高質量發展我國銀發經濟依然面臨從理念到認識乃至行動上的一系列深層次挑戰。
一是對銀發經濟的本質屬性認識亟待統一。在我國不同時期出臺的適用政策文件中,使用過“老年服務業”“養老服務業”“養老產業”“老齡產業”“健康產業”“康養產業”“銀發產業”“銀發經濟”等多個概念和說法,凸顯出對銀發經濟的服務對象和本質屬性認識上的不統一,并導致了在發展銀發經濟的過程中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邊界不清,政府行為缺位與越位并存,企業過度依賴政府補貼。
二是提振發展銀發經濟信心。受傳統文化思想觀念、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影響,我國老年人具有少消費、低消費的行為特征,消費支出集中在日常生活必需品及藥物購買上,主動消費的積極性不高,加上社會上還存在諸多侵害老年人信息和財產安全的現象,也進一步影響了老年人消費意愿?!皼]錢的老年人無力消費,有錢的老年人不愿消費”的客觀事實,導致市場發育不足、市場發展不規范、社會資本信心不足、社會投資積極性不高等現象。
三是將發展銀發經濟工具化。受經濟增長放緩、財政增收下滑的壓力影響,在刺激經濟的目標指引下,一些領導和地區陷入短線思維,將發展銀發經濟工具化?!般y發經濟就是個框,什么都可以往里裝”。多地出現以“康養小鎮”等名義無序開發房地產現象,在老年用品等領域也出現了同質化競爭現象。以短期刺激消費為目標必然出現“重產業、輕事業”的做法,出現在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等基本需求還沒有得到有效滿足的情況下,盲目發展養老地產、養老金融等現象,不同地區之間就必然出現同質化競爭的格局。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準確把握《意見》的精神實質和內在要求,是貫徹好、落實好《意見》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要重點把握好以下幾點:
首先,要準確把握銀發經濟的服務對象與本質內涵?!兑庖姟访鞔_“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從服務對象上看,銀發經濟不僅限于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群體,還包括其他涉及養老準備經濟活動的人群。從本質屬性上,銀發經濟是一種經濟形態,不僅僅是產業,也包括事業,這就為科學界定政府的行為邊界,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奠定了基礎。
其次,要充分認識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社會需求的變化特征?!笆奈濉睍r期,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出現了隊列更替,“60后”逐漸步入老年期,直接導致我國人口老齡化顯著提速,同時也導致低齡老年人數量和占比的增長,衍生出多樣化、個性化和高層次的消費追求,發展銀發經濟正當其時且刻不容緩,發展銀發經濟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應有之義和重要路徑。
最后,要切實增強發展銀發經濟的信心、決心和持久性。發展銀發經濟的根本宗旨是促進人民福祉的全面提升,同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問題。發展銀發經濟有利于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模式,實現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激發社會新需求,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增加社會就業,推動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既是“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必然要求,也是必然的結果,必須堅持久久為功。
(作者黃石松,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老齡產業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