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原黨委書記王立勝研究員主編、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探索歷程》,從經濟史角度分析現代化這一題目,讀后很有感觸??傮w上看,全書呈現兩大鮮明特點:一是堅持問題導向,正面回應當前一些重大時代課題;二是史論結合、以史立論,體現經濟理論、現代經濟問題和經濟思想史的統一,在還原歷史本原、分析歷史過程中把握、認識和厘清需要討論的問題,有獨特的解釋力和說服力。令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書中講清楚了四個方面重大問題。
一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的關系問題。近代中國開啟現代化征程最初的實踐可以追溯到洋務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現代化的現象和思想范疇已進入中國,這就必須說清楚一個重大問題,即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國式現代化重大命題和我們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是什么關系?這部書可以說比較系統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它把中國式現代化探索的邏輯起點定位于中國共產黨成立,該書四卷本反映的歷程分別對應中國共產黨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四個歷史時期,其中第一卷挖掘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孕育的中國式現代化思想萌芽,闡明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就把為人民謀解放、為民族謀復興作為歷史使命,此后經過百年奮斗成功開創了現代化道路,從而把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和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經濟探索歷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樣從歷史發展和思想史脈絡說清楚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關系問題。
二是實現現代化的道路、模式問題。現代化道路一般認為有西方現代化道路和蘇聯模式。西方現代化道路是指始于西方工業革命、以西方文明為內核、融合了現代工業發展的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之路,這一道路一般表征為先發型現代化國家的典型道路,因而長期以來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十月革命勝利以后,蘇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并在建設中取得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以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優先發展重工業為特征的“經典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對世界和中國都產生了深刻影響。那么,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是什么樣的道路,和西方現代化道路、蘇聯模式有什么不同?中國共產黨是怎樣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為什么能取得巨大成就,打破“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新中國成立初期,不得不模仿蘇聯模式實施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這一戰略取得了怎樣的歷史成就?這部書講清楚了其中的歷史脈絡和歷史邏輯。如第二卷講述了工業化戰略的確定、一系列經濟建設布局和奠基等經濟探索產生的前提條件,以及這些探索為建立獨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的歷史貢獻。第三卷講述了改革開放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了強勁動力、創造了堅實基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的道理。第四卷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兩個大局”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和實踐新境界、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問題。這些論述有力地說明了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三是民族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問題。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存在著由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這一轉變發端于資本主義。既然存在著由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過程,那么,中國式現代化的民族特點和世界文明的普遍性之間有什么關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边@要求我們必須從人類現代化文明普遍性和中國國情特殊性的統一中來分析、認識和回答。這部書站在大歷史觀的高度,翔實論證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探索都是基于對國內外環境、歷史條件、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作出的重大選擇,講清楚了中國作為文化底蘊深厚的后發型大國,在西方現代化運動的國際背景下,其現代化不可能游離于世界潮流之外,但也不可能沿襲西方的現代化道路,而應立足于實際探求適合自己道路的道理,講清楚了中國的現代化為什么能夠在滿足人類現代化文明進程共同特征要求的過程中創造了自身的特殊方式和道路,為什么這種特殊性能夠豐富世界現代化的一般性,講清楚了中國式現代化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什么能與不同文明交流互鑒、美美與共,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的道理。
四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發展水平標準、價值取向的先進性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其引領世界范圍內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變化是全方位的。其中就經濟發展水平而言,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臺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對中國式現代化提出了經濟發展水平標準,這是奠定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物質基礎必須達到的標準。但是中國式現代化不是一味追求物質財富的簡單增長,而是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這深刻體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經濟發展水平標準、價值取向的先進性,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這部書以經濟探索和經濟分析為主線對這一問題作了全方位的論述,特別是第四卷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兩個大局”,面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講過、我們的前人從未遇到過、西方經濟理論始終無法解決的若干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等經濟發展重大方略,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講清楚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的現代化為中心的全面現代化,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的現代化,從而能夠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發展方向的道理。
這四個方面的重大問題都是當前理論界需要作出回答的重大時代課題,講清楚這些問題對于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構建中國理論具有重要意義。這部書在致力于回答這些課題方面作出了積極嘗試和努力,讀來很受啟迪,其體現出的理論工作者的自覺和擔當,令人十分敬佩。
(作者劉偉,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原文刊載于《光明日報》2024年6月15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