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北京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要發揮教育科技人才領先優勢、首都大市場優勢、綠色發展優勢和區域協同優勢,推動形成符合首都定位、彰顯創新優勢、厚植綠色底色、深化區域協同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格局。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其核心特征與新質生產力高度一致,將成為推動北京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強勁引擎。
北京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優勢
北京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率先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重點任務包括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加快落實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實施方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新賽道和大力發展綠色經濟。
北京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具有幾方面優勢:一是服務業市場規模大。2023年,北京市服務業增加值超過3.7萬億,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接近85%,排名全國第一。二是科技水平高。北京擁有眾多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高科技企業,連續多年蟬聯《自然》雜志發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榜單榜首,“高被引科學家”人數位居全球第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和獨角獸企業數量穩居全國第一。三是產業基礎強。北京擁有以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正在積極布局6G、智慧出行、量子信息等20個未來產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業和科技服務業已成長為萬億級產業集群,智能裝備、醫藥健康、節能環保、人工智能也已發展為千億級產業集群。
數字經濟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特征
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數字經濟推動生產力三要素變革的方式與傳統經濟有顯著不同。具體來看,數字經濟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有以下幾個特征:
一是信息匹配更加精準。數字化平臺通過收集和分析海量用戶數據,利用先進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技術,能精準匹配供給和需求。數字平臺還能打破行業之間的信息壁壘,允許市場主體實時獲取市場信息、產品信息和交易信息,實現信息透明和共享,有效減輕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北京應充分利用本地大量優質的數字平臺,通過提高信息匹配精度和市場運行效率,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尤其是服務業新體系,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二是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借助數字網絡平臺,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隨時調整生產規模、產品結構和供應鏈布局,實現生產要素的動態優化配置。不同行業與地區的市場主體可以通過數字平臺達成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實現要素的跨界整合和價值鏈的優化協同。數字經濟還可以通過促進知識創造與共享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數字經濟通過創新要素配置方式,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三是實體經濟更加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傳統生產過程中的加工制造、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等環節經過數字技術改造后,可以實現智能化和自動化,從而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企業可以對生產過程、產品品質、市場需求等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高預測精度和決策科學性。企業還可以引入數字化管理系統,實現對生產、人力、財務等方面的全面監控,提高企業管理效率。數字經濟通過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為數字經濟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一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數字經濟能通過市場機制有效促進科技創新和改善要素配置,從而扎實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為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應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以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為抓手,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北京應重點破除服務業市場生產要素和產品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以統一服務業大市場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二是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數字經濟具有較強的規模經濟效應,因此以數據要素為基礎的不少產業都會具備自然壟斷的特征。政府應當完善壟斷行為認定法律規則,加強對自然壟斷的規制與監管,防止壟斷帶來的社會福利損失。北京市數字經濟發展迅速,要特別注意糾正和規范發展過程中損害群眾利益、妨礙公平競爭的行為和做法,依法查處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
三是改善收入分配。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在發展數字經濟的過程中,要著力提高勞動報酬在分配中的比重,繼續完善分配制度,才能持續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作者林晨、呂一飛,分別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助理教授。原文刊載于《北京日報》2024年6月17日第10版。)
原文鏈接:[北京日報]林晨 呂一飛:發揮數字經濟優勢發展首都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