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帶一路”倡議迎來十周年。
十年間,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關系持續穩固。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2013年到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擴大到2.07萬億美元;同期,我國與沿線國家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
十年間,中國基建團隊深入亞非歐等地,借助中國方案、中國制造、中國建造的力量,無數座橋梁從水平面升起,一段段公路延伸至遠方,一眾高速鐵路搭載著當地民眾呼嘯而過……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截至2022年底,我國企業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達571.3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
當前,世界經濟環境嚴峻,政治形勢復雜,連接、溝通、合作的重要性更為突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系學院許勤華教授在接受21記者專訪時表示,“如今的世界發展和安全困境更為彰顯建設‘一帶一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的美好愿景?!?/p>
在許勤華看來,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困擾著世界各國,并嚴重拖累了世界經濟復蘇。世界各國迫切需要以團結反對分裂,以合作共促發展。她稱,“很多國家都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p>
展望“一帶一路”的下一個十年,許勤華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的綜合效益將進一步顯現,發展層次將更為豐富,同時還將帶動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翱梢哉f,共建‘一帶一路’為全球文明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的實踐奠定了基礎,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模板與方向?!?/p>
中國式現代化與“一帶一路”
《21世紀》:你如何評價“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間的成果?
許勤華: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成果豐厚。在政策溝通方面,我國與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充分溝通協調,形成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廣泛國際合作共識,沿線國家戰略合作對接持續擴容,高峰論壇溝通卓有成效;在設施聯通方面,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已基本形成,一大批互利共贏項目成功落地;在貿易暢通方面,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穩步提升,貿易方式不斷創新,貿易暢通邁上新臺階;在資金融通方面,沿線國家金融合作進展迅速,已建立起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在民心相通方面,各國在文化、教育、旅游和科技創新等領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合作,“一帶一路”倡議的民意基礎得到不斷鞏固。
“一帶一路”倡議是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下稱“2030年議程”)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理念、目標和舉措方面與其高度契合,比如,無貧窮、經濟增長等。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一帶一路”倡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等理念,深受國際社會歡迎,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勁的吸引力,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全球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事實充分證明,“一帶一路”倡議源于中國,惠及世界。
十年的成功實踐和豐碩成果表明,共建“一帶一路”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能,為各國互利共贏開辟了新路徑,為增進人類民生福祉做出了新貢獻。十年間,“一帶一路”倡議的每個成果事實上都是對當前全球治理所面臨的共性問題的及時回應,這些成果正在為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注入更多信心和力量。
《21世紀》:應該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與“一帶一路”的關系?
許勤華:兩者本質相同,都是為了讓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具有內在的邏輯同一性,體現了“中國夢”與“世界夢”、“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息息相通、美好與共。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有助于推動形成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并為我國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循環創造條件。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為發展中國家,是生物多樣性富集地和生態脆弱區,綠色“一帶一路”與中國式現代化的綠色理念和可持續發展路徑相契合,為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不同以往的道路與方式,真正做到“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很多國家期待看到“中國方案”
《21世紀》:當前全球形勢復雜,“一帶一路”建設面臨哪些挑戰?
許勤華:我認為,“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現實或潛在主要風險與挑戰有三個方面。
一是各種安全問題可能干擾和破壞“一帶一路”建設。當今世界處于動蕩變革期,“一帶一路”建設面臨諸多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的挑戰。在傳統安全領域,世界各地動蕩源和風險點明顯增多,導致“一帶一路”建設的外部安全環境趨于更加不穩定。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傳染病大流行、恐怖主義活動、生態環境惡化等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沖擊和挑戰此起彼伏。
二是世界經濟持續下行趨勢可能影響“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勢頭。近年來,世界經濟發展遭遇嚴峻挑戰,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抬頭,疊加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導致產業鏈、供應鏈運行受阻乃至中斷,阻礙了世界經濟的復蘇和發展。疫情陰霾尚未完全散去,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加劇,世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短缺等問題相互交織,共同加大了世界經濟下行的壓力,也會增加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的經濟風險和不確定性。
三是政局變動和社會動蕩可能影響“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當前,部分沿線國家陷入經濟低迷、債務危機、失業率高企等困境中,國內社會不滿情緒不斷累積。一些國家不僅內有風險,還面臨外部干預。部分沿線國家嚴峻復雜的國內形勢將可能導致這些國家的合作能力和意愿大幅降低,阻礙“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落地和推進。
《21世紀》:未來“一帶一路”合作存在哪些新機遇?
許勤華:一方面,新一輪世界經濟綠色化、綠色經濟復蘇政策和低碳化轉型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世界許多國家都在呼吁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的“綠色復蘇”,俄烏沖突更是加速了主要國家邁向綠色低碳的能源轉型進程。中國可以進一步把握綠色化、低碳化的發展趨勢,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金融等領域的深化合作。
另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推進數字“一帶一路”建設。當前以人工智能、移動通信、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放眼未來,中國應充分發揮在數字和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基礎設施、智能支付和物流體系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的數字技術合作,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新引擎。
其實,如今的世界發展和安全困境更為彰顯建設“一帶一路”和平之路、繁榮之路的美好愿景。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困擾著世界各國,并嚴重拖累了世界經濟復蘇。世界各國迫切需要以團結反對分裂,以合作共促發展。很多國家都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未來需要繼續踐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則,與各國一道共同努力解決當前世界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21世紀》:展望未來十年,你對“一帶一路”的發展趨勢有何期待?
許勤華:我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的綜合效益將進一步顯現。過去十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化經貿投資務實合作,推進眾多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項目建設。這些項目建設周期長、見效慢,但長期性、綜合性效益突出。未來十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成果的綜合效益將進一步展現,中國與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將更為高效,沿線國家相關產業鏈將更快發展和完善,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效果更加明顯。
“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層次將更為豐富。面向未來的“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將增強“硬聯通”,也將打通“軟聯通”,包括在政治互信、政策交流、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等領域拓展更多合作空間。
同時,“一帶一路”將帶動全方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格局?!耙粠б宦贰苯ㄔO是中國擴大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過去十年,中國在提升東部開放水平的同時,也在加快中西部和東北部開放步伐。放眼下一個十年,“一帶一路”建設將進一步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相結合,鞏固東部沿海地區開放先導地位,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開放水平,推動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
可以說,共建“一帶一路”為全球文明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的實踐奠定了基礎,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模板與方向。
“福利餡餅”與綠色絲路
《21世紀》:有西方媒體指責“一帶一路”有些項目是在制造“債務陷阱”,你對此有何看法?
許勤華:事實勝于雄辯,十年來“一帶一路”建設所取得的切實成果和給沿線國家帶來的民生福祉就是對這一質疑的最好反擊。
中國人民大學課題組對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科技創新合作的經濟效應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得出非常正面的結論,不僅促進了生產元素的流通而且提升了生產力水平。中國在“一帶一路”的投資是一種對于急需發展起來的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貢獻的種子基金,“要想富先修路”,基礎設施修建好了,歡迎世界各國來投入寶貴的發展經驗、技術和資本,大家受益;“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了,世界可持續發展目標才能成功實現。對于中國冒著風險的先期投入、良好心愿和偉大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實際上,“一帶一路”建設的資金大多數來自于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多邊“資金池”,中國提供的貸款不附帶苛刻的政治條件,主要面向基礎設施等促進生產力建設領域,而非大宗消費領域。
此外,中國政府已多次宣布免除欠發達國家的貸款債務,制造“債務陷阱”的說法完全是空穴來風。以斯里蘭卡的外債為例,相關數據顯示,斯里蘭卡外債中對華債務僅約占10%,中國并非其最大債權國,且中國貸款利率水平較低,將該國債務問題歸咎于中國和“一帶一路”毫無道理。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因為參與“一帶一路”合作而陷入債務危機,也沒有任何一個“一帶一路”合作伙伴國認可所謂的“債務陷阱”說法。恰恰相反,“一帶一路”建設給沿線國家帶來的是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更加實在的經濟增速和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一帶一路”可以說是各合作伙伴共享的“福利餡餅”。
《21世紀》:中國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李克新近日提及,綠色發展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發展方向、中國的發展方向。在全球邁向低碳社會的當下,綠色絲路應如何發揮最大效能?
許勤華:隨著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日漸深入人心,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也得到有效推進。
在頂層設計方面,我國及時發布官方政策文件,表明支持綠色發展的堅定立場,對綠色絲路建設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在《對外投資合作環境保護指南》、《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等系列已有政策文件基礎上,根據發展形勢和需求進行適時更新,為合作伙伴提供更加清晰的路徑指導。
在合作平臺方面,我國積極搭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政策對話和溝通平臺,發起切合多元需求、涵蓋不同議題的綠色發展多邊合作機制,加強大數據、能源、生態保護等領域的創新交流與合作平臺。
在技術支撐方面,推動環境信息共享和綠色技術交流,鼓勵各國研究機構合作開發創新技術工具,大力培育綠色技術創新基地和國際環保產業園,有效識別和防范“一帶一路”生態環境風險。
在融資保障方面,有序推進綠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鼓勵金融機構和相關企業在國際市場開展綠色融資,同時強化金融機構對外投資項目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管理,加強各國綠色金融合作和相關能力建設。
作者:許勤華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原文鏈接:專訪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許勤華:中國式現代化與“一帶一路”本質相同